青稞作为青藏高原特有的农业作物及酿酒原料,在青藏高原已有4000多年的种植历史。青藏高原相对极端的气候条件,促使青稞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也造就了青稞丰富的营养成分。
同时,青藏高原高寒、温差大、日照强烈的气候特点,也使得青稞的种植区域较少发生农业病虫害,基本无需使用农药。土壤改良也是使用动植物有机肥,保证了种植区域的有机品质。
正因为青藏高原的气候特征,为大家培育出优质的青稞原料,其纯净无污染的品质,得到了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行政主管部门的认可,在国家标准中表述为:“青稞原料采用青藏高原的无污染地区,符合GB/T 11760的规定。”其他白酒类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均未有类似表述, 作为青藏高原上的天佑德酒厂,具有无可比拟的生态价值。
(前 言)
本标准根据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布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GB 17924—1999《原产地域产品通用要求》,GB/T 10781.2—2006《清香型白酒》制定,并增加了微量成分的比值。
本标准代替并废止GB 19331—2003《原产地域产品 互助青稞酒》。本标准与GB 19331—2003相比主要修改内容如下:
——根据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布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修改相关名称;
——由强制性改为推荐性;
——修改了感官要求中的部分表述及理化指标的部分指标值,使之更符合产品和生产的实际情况。本标准的附录A和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全国原产地域产品标准化工作组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青海互助天佑德青稞酒股份有限企业、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发布情况为:
——GB 19331——2003。
GB/T 19331—2007
地理标志产品互助 青稞酒
(以下为正文)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互助青稞酒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术语和定义、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标签、包装、运输、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批准保护的互助青稞酒。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91包装 储运图示标志(GB/T 191—2000 ,eqv ISO 780 :1997)
GB 2757蒸馏酒及配制酒卫生标准
GB/T 5009. 48 蒸馏酒及配制酒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GB 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10344预包装饮料酒标签通则
GB/T 10345白酒分析方法
GB/T 10346白酒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GB/T 10460豌豆
GB/T 11760米大麦
GB/T 15109白酒工业术语
《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5年]第75号令
3.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
互助青稞酒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限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批准的范围,地理位置介于北纬36°30'~北纬37°09'、东经101°46'~东经102°45'之内的互助土族自治县现辖行政区域,见附录A。
4.术语和定义
GB/T 15109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4.1 互助青稞酒
Huzhu highland barley liquaor
以优质青稞、豌豆和水为原料,在互助土族自治县地域范围内利用其自然微生物按互助青稞酒传统工艺生产的酒。
4.2 互助青稞酒大曲
Huzhu highland barley liquor brick shaped raw starter
以优质青稞、豌豆为原料,按互助青稞酒传统生产工艺制成两种糖化发酵剂,在冬春季节制得中低温曲,名为“白霜满天星曲”;在夏秋季节制得中高温,名为“槐瓤曲”。
4.3 酒龄
storage time of liquor
互助青稞酒的基酒、调味酒在容器中贮存老熟的时间,以年为单位。
4.4 发酵周期
fermentation cycle
从原粮蒸煮、散冷、加曲、入窖发酵、出窖蒸馏到丢糟的时间。
5.要求
5.1原料
5.1.1水
取自互助土族自治县辖区威远古井之水或等同水源,符合GB 5749的规定。
5.1.2青稞
采用青藏高原的无污染地区,符合GB/T 11760的规定。
5.1.3豌豆
符合GB/T 10460的规定。
5.1.4 大曲
采用互助青稞酒大曲。
5.2酿造环境
该区域位于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三面环山,常年气流稳定,毗邻原始森林,属温带大陆性气候, 春季干旱少雨,气温上升缓慢,夏季凉爽,秋季雨量集中,冬季冰冷少雪,年平均气温1. 0℃~2.4℃,年平均日照2593h,无霜期60d~85d,年平均降534.2mm左右,适于互助青稞酒微生物的稳定繁殖。
5.3 生产工艺
互助青稞酒是传统工艺与现代生物工程相结合的产物,采用经贮存三个月以上的两种互助青稞酒大曲按比例混合使用。酿造工艺为“清蒸清烧四次清” ,大楂、二楂发时间各25d,三楂、回楂各15d,从原粮投入到丢糟合计80d,整个发酵遵循“养大楂、保二楂、挤三植、追回糟”的原则。成熟酒醅经蒸馏、量质摘酒,按纯正、醇甜、爽净三个典型体分级存,基酒酒龄不少于1.5年,调味酒酒龄不少于3年。基酒经过分析、尝评、勾兑、调味、陈酿、检测合格后包装出厂。
5.4 感官要求
感官要求见表1。
项目 | 酒精度 ≥50%vol | 酒精度 40%vol~49%vol | 酒精度 ≤39%vol |
色泽 | 无色(或微黄),清亮透明,无悬浮物,无沉淀 | ||
香气 | 清雅纯正,恰悦馥合 | ||
口味 | 绵甜爽净,醇厚丰满,香味协调,回味怡畅 | 绵甜柔顺,醇和爽净,香味协调,余味绵长 | 绵甜柔和,香味协调,余味爽净 |
风格 | 具有青稞酒清雅的独特风格 |
5.5理化指标
理化指标见表2。
项 目 | 指标要求 | ||
酒精度/(%vol) | ≥50 | 40~49 | ≤39 |
总酸(以乙酸计)(g/L)≥ | 0.50 | 0.40 | 0.30 |
总酯(以乙酸乙酯计)/(g/L≥ | 2.00 | 1.60 | 1.20 |
乙酸乙酯/(g/L)≥ | 1.00 | 0.80 | 0.60 |
固形物/(g/L)≤ | 0.60 | ||
注:酒精度允许公差±1%vol。 |
5.6微量成分比值
微量成分比值见表3。
微量成分 | 比 值 |
乳酸乙酯/乙酸乙酯 | 0.40~0.90 |
丁酸乙酯/乙酸乙酯 | 0.01~0.08 |
5.7卫生指标
按GB275 规定实行。
6.试验方法
6.1 按GB/T 10345、GB/T 5009.48的规定实行。
6.2 乳酸乙酯、丁酸乙酯按附录B规定实行。
7.检验规则
按GB/T 10346和《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实行。
8.标志、标签、包装、运输、贮存
8.1 标志、标签
按GB 10344的规定实行,同时标注“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专用标志”。
8.2 包装、运输、贮存
按GB/T 10346和GB/T 191的规定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