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山西汾酒产地的客商千里迢迢来到威远堡贩卖烧酒时,发现当地的青稞可以取代高粱作为酿酒的上等原粮。
这之后杏花村的酿酒师傅张大工,不远千里,来到威远堡安家落户将杏花村先进的酿造技艺和当地的酩馏酿制技艺融为一法,以青稞为原料,精心酿造,终于酿出醇香透亮威名远扬的威远烧酒。
在明末清初互助地区烧酒作坊形成一定规模,烧酒名声远扬。1929年烧酒已有15万斤的产量,其中最有名、规模最大的是“天佑德”酒作坊。新中国成立之初,威远烧酒早已成为饮中“名牌”,威远堡地区有天佑德、永庆和、世义德、等八家烧酒作坊,俗称“八大作坊”。
之后,互助土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在“天佑德”等八大作坊基础上组建了国营互助酒厂,对天佑德(互助酒厂旧址)的古井、旧作坊、发酵池、酒海(储酒器)和生产工具进行了很好的保护利用,文物本体保护完好,是互助悠久的历史学问与古老酿造工艺的结合体。现存文物本体突出体现了青稞酒赖以存在的高原学问,蒙、藏、土族学问和悠久的酿造历史学问。
达到发酵周期的酒醅进行缓火蒸馏、量质摘酒、分级贮存、精心勾调后,最终形成互助青稞酒清亮透明、香气清雅纯正、怡悦馥和、口感绵甜柔顺、悠长爽净、醇厚丰满、回味怡畅的独特风格。
青海青稞酒传统酿造技艺蒸锅
青稞酒储存器-酒海及陶坛
青稞酒储存器-酒海
青稞酒酿造所用大曲
青稞酒醅